金大爷,一位历经生死边缘挑战的病人,在脑动脉瘤突发破裂引发脑出血并陷入长达两月之久的昏迷状态后,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科的治疗下,成功苏醒、拔管、行走,奇迹般地恢复了日常生活能力。出院之际,家属给医护人员送上感谢信,向脑血管意外康复病区的医护人员表达深深的谢意,金大爷与医生合影,并开心和挥手告别医院。
入院“初印象”
几个月前,金大爷因脑动脉瘤突发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情危急。经过紧急手术抢救,虽然暂时保住了生命,但他陷入了深度昏迷状态,气管也被切开以保持呼吸畅通。辗转在各家医院ICU里呆了2个月,金大爷生命体征稳定了,却仍是昏迷状态,插了气管套管、尿管、鼻胃管等各种管路,面对这样的困境,金大爷的家人没有放弃,来到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科叶祥明主任门诊,叶主任告诉他:“还有希望,来我们这里拔管、促醒!”家人将金大爷转入了脑血管意外康复病区接受进一步治疗。
生命密码:定制治疗路径
01首“站”告捷
病区医疗组长叶青副主任医师带领团队迅速行动,首先通过药物、针灸、高压氧、经颅磁等手段促进金大爷的意识恢复,加强肺部感染的控制。护理人员耐心地进行翻身拍背、定期吸痰等护理操作,康复治疗师床边呼吸训练帮助金大爷排出痰液,改善呼吸状况,同时进行肢体的被动运动训练预防肌肉萎缩及关节挛缩。经过半个月的努力,金大爷的意识逐渐转清,气管切开套管得以顺利拔除,肺部感染也得到了有效控制。金大爷的家属开心的说:“这段时间的坚持没白费,奇迹终于发生了!”
02瓶颈期的挑战
面对金大爷的瓶颈期,叶主任在查房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检查,并指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金大爷的脑室存在扩大,表现出来的症状与脑积水的“三主征”——步态不稳、尿便失禁、认知障碍高度吻合。叶主任进一步解释道,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之所以会并发脑积水,主要是因为出血后血液中的红细胞和其他成分可能会堵塞脑脊液的正常循环通道,导致脑脊液无法顺畅流动和排出。脑脊液一旦受阻,就会在脑室内不断积聚,形成脑积水,进而压迫脑实质,影响各个脑区的正常功能。
03多学科合作
手术前后头颅CT
叶主任迅速组织了神经外科专家团队进行了会诊。经过充分讨论和评估,神经外科高法梁副主任医师精心规划了手术方案,为金大爷实施了“脑室-腹腔分流术”。脑脊液得到了有效的引流,为金大爷的后续康复扫清了障碍。
为了帮助金大爷恢复行走能力,康复师首先进行详细的步态分析,对足下垂进行胫前肌肌力训练,膝过伸进行股四头肌牵伸训练和膝关节控制训练。利用平衡板训练提高患者的站立和行走稳定性,通过弹力带进行下肢的抗阻训练,增强下肢肌肉力量。针对尿失禁,治疗师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肉的收缩和放松训练,通过训练提高患者对膀胱的控制能力,减少尿失禁的发生。针对认知障碍,治疗师采用如记忆卡片、拼图游戏、数字排序等,以提高他的记忆力和注意力。采用了认知训练软件,通过记忆游戏、逻辑推理等简单的练习,帮助他恢复大脑功能,提高注意力和记忆力,同时医生使用改善认知、促进脑循环的药物帮助进一步恢复。
在康复科的2个月,金大爷逐渐找回了信心和勇气。他的双下肢力量逐渐增强,开始能够独立行走。同时,他的认知功能也得到了显著改善,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家人进行正常的交流。尿失禁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缓解,逐渐能够自主控制排尿排便。出院后,家属给主管医生发来反馈:金大爷已经能够独立行走,到小区散步,自己洗漱、吃饭,生活基本可以自理。这一系列的积极变化,让金大爷和他的家人都倍感欣慰。
结语
从昏迷到独立行走、生活自理,这一切都离不开康复医学科和神经外科团队积极治疗。希望在康复科见证更多患者努力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