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透析过程中,干体重和脱水量的确认是比较棘手的。如果处理不好,不但短期内会有血压不稳、钙等物质丢失、人感到不舒服等症状,长期下来还可造成持续性高血压而使心脑血管老化以及心包积液、腹水等危象,严重者会危及生命。因而,找准自己的干体重和控制脱水量标准是透析时必须掌握的重要条件。那么怎样才算找准了,脱到了呢?
01干体重的确认
所谓“干体重”,是指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要的“净体重”。并非真的是“干到木乃依”。人的总体重60%是水分,它的多少主要靠人的肾脏和汗腺(主要还是肾脏)来调节。肾衰病人由于失去了主要的身体自我自动调节功能,而靠人为的(机器)来调整。因而这个调的“度”(时间和量)就要把握的较为准确。这样才能使“五脏六腑”长期处于一个舒适的环境中“工作、存在”。
病人的干体重和正常人的一样,是一个变数,随着季节、年龄、饮食、排泄、天气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病人还有一个由于并发症带来损耗的因素。因而要特别注意这些条件的变化,适时对自己干体重进行调整。
另外,在透析过程中,还要注意观察护士们的操作习惯以确定设定量。有的病人总是要脱到掉血压,抽筋才认为是脱到了,这是一个误区!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段内,确定了干体重后,每次不一定非要脱的很干,留上一点,也无大碍。为确保不至于潴溜,每间隔一段时间(例如一个月或者两个月)重新确定一次自己的干体重。
每次上机前如何确定长了多少?设定多少呢?
首先想一想今天上机前大便情况,是否吃饭,吃了多少?如果今天没有大便,而且吃饭也不少,那么长水就可能多,反之就可能少。出现这种情况,就要和正常状态要有所区别,在设定时考虑减少或增加脱水量,在下机后的称重时可能就与预期的干体重重量不一样。或许没脱到你认定的干体重,也不必惊慌。另外考虑透前透后回水的量以及透析中间的饮食量,在设定时可多200~1000克左右。 透析时间长了,可以做到对自己的干体重心中有数。
02间隔涨水控制
透析间隔控制多少?当然不涨最好,但不涨又是不可能的(个别有尿者例外),由于饮食等原因加上透析频度的间隔时间不一,一般控制在不高于2000~3000克较宜。(有长期透析病友由于自控能力强,常年每周透两次,涨水基本控制在2000克上下,状态一直不错)。医生一般要求,透析间隔的涨水控制在自己干体重的5%左右。
涨水控制除个人控制能力因素,还与透析(钠浓度)有较大关系。有些病人在透析初期由于水钠潴溜浮肿严重,医院在透析时电导度调到较高水平(14.3以上),有的甚至高出正常指标以上,待病人已达正常干体重后,由于害怕水脱不净,始终把电导控制在较高水平(14.3以上),久而久之就行成了恶性循环:涨的多,喝的多!电导度的调动不可在短时间内忽高忽低,调整应逐步稳定,在相对稳定时段循序渐进进行,以免引起电解质紊乱和对心脑血管造成影响!
03有尿病人的脱水
有的病人为了保住现有的尿量而对于自己的喝水量不加控制,在已发生了水肿时仍然坚持不脱水,最后导致腹水和心包积液。其实这也是一个误区!从另一方面讲尿量大,蛋白丢失也多!如果营养供给再不足,虽然“嘴”不受委曲了,但却是在透支身体,后患无穷!因而这类病人应随时观察自己的水钠潴留情况,该脱时一定要毫不犹豫的脱水!不要等到万不得已时才去脱水。这类病人在透析过程中一定要特别注意:
1、一旦发现水肿(经常检查脚踝骨处),2、发现心衰(稍加活动就心慌气短),3、饮食突减(无食欲),4、血色素下降,5、没有原因的体重上长,6、血压升高等,这就可能提示体内有水潴留了!这时就要引起重视:该脱水了!这里特别要提及的一点是:有病人有尿。表面上看不“肿”,但是血压持续据高不下(排除其它因素),什么降压药都用了也不管用。实际上他已经有水钠潴留了(有许多这样的病人在有经验的护士的调控下,脱下去好几千克的水后,血压正常了!)。有医生认为,病人有尿就预示着病人还有残余肾功。为了保护“残余肾功”尽可能地不给病人脱水。其实任何事情都有两方面。这样长期下去,残余肾功“可能”保住了,身体的其它器官却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
04相关因素
干体重的确定和脱水量的多少有许多相关因素。例如病人自身内在的饮食、运动、药物、心理,外在的有透析机的精确度(新旧),透析时用药(吊液),操作习惯,医生的经验。透析液的配比,水处理的质量,当然还有许多意想不到和难于预料的因素。只有病人时刻关注自己,不断摸索总结,才能在长期不断的透析过程中保持稳定良好的身体状态,才会有高质量生活,长时间的生存!
总之,干体重的确定和脱水量的设定是两个变量,只是在一定时间段相对稳定。既要重视它但又不要“斤斤计较”,细心摸索,不断总结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