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拐的使用方式
是一种辅助行走的简单器械,通常是一根木制或者铝合金的简单支架,是一种重要的医疗康复辅助用具。
应用目的
使用拐杖、助行器的目的是支撑体重、增强肌力、获得平衡、辅助步行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上肢功能健全,单侧下肢无力而不能部分或完全负重的患者,如小儿麻痹、下肢肌力减退、疼痛及下肢手术后(下肢骨与关节损伤及骨折术后、关节置换术后等)不能完全负重的患者;双下肢功能不全、不能用左右腿交替迈步的患者,如截瘫、双髋用石膏固定或双髋用其他方法制动时。
如何调节高度调节
站立测量
在腋窝与腋拐顶之间预留5厘米间隙(大约3个手指的高度),腋拐顶到足底的距离为腋拐的高度(图)。大转子高度与腋拐手持部分高度一致。
图:腋拐高度调节方法
卧位测量
仰卧位采取与站立位测量相同的方式,在测量出的数据上增加2厘米鞋的高度,身高减去41厘米。
使用方法
步行方法
蹭步:将双腋拐放至身体前方,躯干前倾由腋拐支撑体重,双足同时向前拖动一小步(图)。
图:蹭步示意图
摆至步:将双腋拐同时放至身体前方,躯干前倾由腋拐支撑体重,双足同时向前摆出一小步,落在腋拐处(图)。
图:摆至步示意图
摆过步:将双腋拐同时放至身体前方,躯干前倾由腋拐支撑体重,双足同时向前摆出一大步,双脚超过腋拐,落在腋拐前方(图)。
图:摆过步示意图
四点步行:按照一侧拐→对侧下肢→另一侧拐→另一侧下肢的顺序行走(图)。
图:四点步行示意图
两点步行:按照一侧拐和对侧下肢→另一侧拐和对侧下肢的顺序进行步行(图)。
图:两点步行示意图
图:拐杖行走时理想的拐杖过渡(概念图)
实际应用
上下楼梯:面对楼梯,一手扶扶手,另一只手拄拐,躯干前屈抬臀双腿向前摆动,将双脚放在上一级台阶或者下一级台阶(图)。
图:上下楼梯示意图
坐下方法:身体慢慢退至椅子边缘,健侧支撑在地面上将双拐合并,用患侧的手握住拐杖,健侧手扶在椅子上,弯曲膝盖慢慢坐下(图)。
图:坐下方法示意图
注意事项
选择适当的腋拐,底部必须有橡胶垫
行走时检查腋拐的螺丝及橡胶皮垫是否稳固,穿着合适的鞋子及裤子
维持地面干燥,道路通畅无障碍物,避免意外
站立时腋拐放置在脚尖前15厘米向外15厘米处
以手臂力量支撑身体,腋拐顶端距离腋下两横指款,避免臂丛神经受压
轮椅
轮椅是患者的得以自理的一个重要康复工具,许多患者丧失了行走能力,借助轮椅仍可以自己有活动,还可以利用轮椅进行身体锻炼,从而提高患者对生活的信心和乐趣。
应用目的
完成不能行走患者的做起及移动,帮助患者下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和体力恢复。
适应证
步行功能减退或丧失者,如双下肢骨折未愈合、截肢、截瘫、其他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引起的双下肢麻痹、严重的下肢关节炎症或疾病等。
非运动系统本身疾病,但步行对全身状态不利者,如心功能衰竭以及其他疾病引起的全身衰竭。
中枢神经疾病使独立行走有危险者,如痴呆、空间失认等智力和认知功能障碍者,严重的帕金森病或脑性瘫痪患者。
高龄老人步履困难,易出意外者
特殊患者适应证:胸腰椎骨折患者,术后1个月内避免坐轮椅,1个月后在腰托固定下可坐轮椅;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骨折行髋置换手术者,术后在轮椅坐垫上需要增加高度,使屈髋大于90°。
轮椅的选择
座位宽度:坐下后臀部两侧各有2.5厘米空隙,防止臀部及大腿受到压迫,后者双下肢疲劳和躯干不稳定。
座位长度:测量坐下后臀部至腘窝的水平距离,将测量结果减6.5厘米,防止长期座位导致压迫血管与神经组织以及皮肤磨损。
靠背高度:通常情况下,靠背上缘距离腋下10厘米,可根据患者个人活动要求调整靠背高度,靠背越低活动范围越大,对躯体平衡要求更高。
扶手高度:双臂自然下垂,前臂放置在扶手上,肘关节屈曲约90°为正常,防止双肩疲劳以及擦伤。
座位高度:测量坐下时足跟至腘窝的距离,再加4厘米,为座位高度。防止脚踏板时,板面离地面至少5厘米,防止座位太高无法进入桌旁或者坐骨承受压力过大出现压疮。
应用目的
床与轮椅间转移:辅助患者进行床与轮椅之间的转移,采用五步法。首先移动至床边缘,翻身面向辅助者,由辅助者协助坐起,确保双脚踩稳地面后,辅助者帮助患者站起,转移至轮椅上(图)。
图:床与轮椅转移示意图
开门训练:乘坐轮椅将轮椅停在门把手的斜前方,一手开门另一只手驱动轮椅进门,轮椅出门口反手将门关上(图)。
图:乘坐轮椅开关门示意图
上斜坡动作:躯干前倾,双手握住手轮后方用力前推。下坡时,上身后仰靠在轮椅背上,手轻握手动轮控制下行速度(图)。
浙江康复医疗中心 ↚点击了解
武警浙江总队杭州医院康复中心↚点击了解
浙江大学康复医院 ↚点击了解
杭州三江阳光康复医院 ↚点击了解
浙二国际(杭州明州医院)康复科 ↚点击了解
杭州明州姑娘桥康复医院 ↚点击了解
宁波明州东部康复医院 ↚点击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