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的熊阿姨(化名)前段时间骑自行车时不慎摔伤,赶紧到当地医院去看医生,X片检查提示未见骨折,接诊的骨科医生予以口服止痛药和外贴膏药等治疗,并嘱咐熊阿姨到康复科行进一步康复治疗。但熊阿姨听到一个邻居说“少活动多休养,才能恢复得快” ;另一位小姐妹和她说“都受伤了,再活动万一又加重了咋办?”
思虑再三后,熊阿姨选择了自行居家休养2个月,渐渐的,她发现自己的右侧肩部出现了明显僵硬和活动受限,右肩无法上举,甚至连开门、接电话、穿衣服、吃饭和梳头这些简单的动作都无法完成。饶是如此,她还是自己硬扛着不去医院,而是在短视频平台上搜索一些视频演示动作来自学康复治疗。由于康复治疗动作不规范,结果僵硬没解决,局部疼痛愈发加重,连穿裤子的动作都难以完成,晚上也常常因为疼痛难以入眠,熊阿姨开始焦虑起来了。
经人介绍,熊阿姨得知杭师大附属医院的康复医学科开展了超声引导下疼痛治疗术,治疗疗效不错。深受肩痛的困扰的陈阿姨随后来到我院就诊。接诊的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孟祥博认真查体,发现熊阿姨“右肩肩峰下、肱骨大结节处压痛剧烈、肩关节外展受限明显、疼痛弧试验可疑阳性”,予以完善肩关节MRI检查结果提示“肩关节骨性结构退变明显、肩峰下滑囊等多处积液、右肩冈上肌肌腱内可见不均匀T2高信号,符合部分撕裂样损伤表现”,最终诊断为:肩袖损伤。
随后孟祥博决定采取肌骨超声引导下的精确注射治疗,配合运动治疗等科学的康复计划。在超声探查下,可以清晰地显示注射部位周围重要的解剖结构,为操作者明确了穿刺靶点,并观察到了局部的损伤情况,提高了治疗的精准度。经一次治疗后,熊阿姨当时就觉得肩痛明显改善,活动范围明显增大。后续2次精准注射后,她的疼痛和功能受限情况进一步得到改善。随着康复治疗进程的推进,熊阿姨心情明显舒畅起来,肩关节功能完全康复并正常回归生活。后续的多次回访中,熊阿姨都是开心的来,开心的走,再也不愁眉苦脸了。
据孟祥博介绍,肩痛是康复医学科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已成为除慢性头痛、慢性腰痛外发病率最高的疼痛性疾病。以往观点认为肩周炎是引起肩关节周围疼痛的主要病因,随着对肩痛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肩袖损伤才是引起肩痛最常见的病因。
肩袖损伤可发生于各年龄段人群,发病率最高可达39%,尤其好发于50岁以上的人群,且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加。肩痛和活动受限是肩袖损伤的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像前文中提到的熊阿姨,她的右肩退行性变为基础病因,摔伤、日常中的肩部劳累和过度负荷是劳损的诱因。故而,肩袖损伤为慢性退变基础之上的应力损耗引起的损伤。关节周围组织出现多处炎性变、关节积液,产生疼痛,并导致活动功能障碍。
目前,非手术治疗仍是治疗肩袖损伤的主要方式,包括休息、口服非甾体类药物、关节周围封闭注射治疗、康复治疗等,而临床中的注射治疗常为盲视下封闭注射,疗效不佳且存在潜在风险。
超声影像的引导给这类疾病的诊疗过程带来了很多裨益,主要体现在:
首先,通过一种非放射性的影像技术佐证病情与症状之间的关联,提高了诊断评估的准确性;
其次,提高了注射治疗的精确性,且显示穿刺路径中可能存在的血管、神经、胸膜等组织,引导操作者避开以上结构,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同时也提高了即刻疗效;
再者,能够解决患者的燃眉之“痛”,迅速解除当下最急切的疼痛问题,至少能够为其休养及进一步康复提供平稳的时机,对于肩袖损伤部位的修复和远期功能康复均具有积极的治疗意义。
超声引导下精准治疗的适应症包括:
(1)肩周炎、肩袖损伤,肱二头肌长头肌炎、各种腱鞘炎、髋关节炎、膝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足跟痛、足底筋膜炎和网球肘等慢性四肢关节疼痛;
(2) 腕管综合征、踝管综合征、腓总神经卡压和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等外周神经卡压性疾病。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 ↚点击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