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
吞咽是指食物由口腔、咽经食管到达胃部的全过程,是人体最复杂的躯体反射之一.一个人平均每天产生的有效吞咽达600余次,某些疾病暂时或持久的
引起吞咽通道(口腔、咽部、食管)的阻塞或狭窄、肌肉收缩减弱或不协调、均可导致吞咽障碍的出现
随着脑卒中、脑外伤、帕金森等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呈现上升趋势,出现吞咽障碍的患者也日益增多。据调查研究显示在我国,约有60%左右的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
随着疾病的好转部分患者的吞咽困难随之改善,但仍有20%-30%的患者有较严重的吞咽障碍需要进行专业的吞咽障碍治疗。
什么是吞咽障碍
吞咽障碍是指由于口腔、咽喉、食管等器官结构和(或)功能受损,不能安全有效地把食物输送到胃内的过程。
传统观念认为,吞咽障碍总是与疾病有关(如脑卒中、痴呆、帕金森病、咽癌、喉癌或食管等疾病)。但事实上,老年人健康老化过程也会导致吞咽功能障碍。
一、吞咽障碍的危害
吞咽障碍常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健康(如抑郁、恐惧、自卑、紧张等心理)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在生理方面,吞咽功能减退可造成误吸、支气管痉挛、吸入性肺炎、气道阻塞、窒息、脱水和营养不良。
卒中早期的吞咽障碍将明显增加患者误吸及肺炎的风险,减少经口进食的量,致脱水、电解质紊乱及营养不良、增加卒中患者的死亡率和不良预后。
吞咽障碍的危害
二、造成吞咽障碍的原因有哪些
1、神经系统疾病,如中风、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等。
2、结构异常阻碍食团顺畅移动的疾病,如颈椎骨质增生、口腔、喉、食管类疾病。
3、药物影响:影响吞咽肌肉的功能及控制的药物,减低咽喉知觉的药物,引起精神状态不稳定、唾液分泌减少、胃液返流等药物。
4、焦虑、抑郁造成食欲降低、不欲进食、拒绝进食等。
5、环境改变:食物种类、进餐地点和时间、食具及照顾者等。
三、吞咽障碍特色治疗
针灸治疗
治疗以局部取穴为主,循经配穴为辅。足阳明经,其支者下人迎,循喉咙;任脉至咽喉;足太阴,挟咽,连舌本散舌下;足少阴,循喉咙,挟舌本;足厥阴,布胁肋,循喉咙后。“经之所过,病之所急”,故临床上治疗多以此经穴为主。
冰刺激
利用冰刺激治疗吞咽障碍,用浸过生理盐水并冰冻过的医用棉签或自制的冰棍行局部冷刺激。
口腔感觉、运动训练技术
利用吞咽障碍患者专用的口腔震动棒进行感觉输入,利用拔舌器等工具对患者的舌体进行方向以及力量的训练。
低频电刺激、肌电生物反馈
适用于吞咽启动困难以及咽缩肌力量不足的患者,通过电刺激增强舌骨上肌群的力量,帮助喉上抬,增强咽缩及收缩的力量和速度,增强吞咽的协调性刺激喉返神经、舌下神经、舌咽神经等 促进神经复苏,缓解废用性萎缩。
四、吞咽障碍的护理指导
1、喂食体位:一般取坐位,使其躯干前倾约20°,颈稍向前屈曲,使食物易进入食道;进食时身体向健侧倾45°,颈部向偏瘫侧转90°,不但使健侧咽部扩大而且可减少梨状隐窝残留食物。
对于不能坐起的患者,取仰卧位,使其躯干上抬30°,头颈前屈,偏瘫侧肩部以枕垫起。
2、食物的准备:易吞咽、外观有食欲的、温度适宜的能刺激吞咽反射的食物,将其做成冻状或糊状,有粘性,不宜松散,通过咽部及食道时不在黏膜上残留。
3、禁止用吸管饮水,以免误入气管,用杯子装白开水,水要加满,如果水不及半杯,患者就会头向后仰饮水,这种姿势增加了误吸的危险。
4、开始喂食时用薄而小的勺子,进食量由少渐增多。喂食时注意食团大小适宜,放入口腔健侧,然后用匙背轻压舌部以刺激吞咽反射,每次应反复吞咽数次,使食物全部通过咽部,食后要喂水冲洗口腔,避免食物残留引起误咽。
5、出现呛咳时,应立刻停止喂食;患者低头弯腰,身体前倾,下颌低向前胸,防止残渣再次侵入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