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是“世界安宁疗护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10月的第二个周六确定为“世界安宁疗护日”,旨在支持安宁疗护与缓和医疗事业发展。
何为“安宁疗护”?安宁疗护起源于英国,是指当以治愈为目的的医疗措施已无法控制病情的恶化时,由医生、护士、心理师、社工、志愿者等组成的多学科团队,以“全人、全家、全程、全队”的医疗照护方式,在控制躯体痛苦症状的基础上,支持病人尽可能享受生命,并陪伴病人及家属纾解面对死亡带来的各种情绪压力,改善生活品质,努力实现“逝者灵安,生者心安”的善终目标。
上世纪70年代,安宁疗护在英国发展成为医学专科,我国安宁疗护事业于上世纪80年代末起步,虽历经30余年的发展,但对大多数人而言,仍是个新鲜事物。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开展安宁疗护工作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
疗愈陪伴--当好“守护者”“摆渡人”
安宁疗护科曾经收治过一位年逾七旬的陈金龙(化名)先生,他是一名“倔强”的肝癌晚期患者。
入院时,老陈恶心、呕吐的症状非常明显,被亲戚送来接受安宁疗护后便少有人探视。入院之后,老陈还不愿配合治疗,健康情况越来越差,情绪不稳定,性格暴躁。
为了让老陈舒服些,医护团队评估后想马上为他置胃管引流,但他一口拒绝,说自己只接受药物治疗。实在疼得难受了,他又喊来医护人员,说自己想插胃管试试。令人想不到的是,老陈顺利地插上胃管引流后,稍有舒缓,又开始闹着要拔了胃管。
对于老陈的“倔强”,医护团队虽感到无奈,但也让他们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工作。“从安宁疗护的角度来看,生命质量和生命长度一样重要。以患者想要、需要的方式照顾他才是舒适照护的真谛,必须尊重患者的需要和选择。”
一天。老陈没有力气的告诉照顾的医护人员,他想回家,不想待在医院了。
“为什么想回家?家里有牵挂吗?想回哪个家呢?”面对医护团队的问题,老陈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老陈侄女说,他想回乡下老房子里,但老房子年久失修,不太可能回去。但老陈依然坚持说,他想回家。
“后来,我们和他的侄女一起聊了很久,才发现或许他是放不下瘫痪在家的妻子。和家属沟通,说服家属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用平推车把老陈妻子送到了安宁病房。”见到妻子的那一刻,老陈放下了倔强,他笑着拉起妻子的手,温柔地话起了家常。
“我们今天说了很多很多,道谢、道爱、道歉,也道了别,但我知道他很担心我这瘫痪的人,所以我答应他会好好照顾我自己。”老陈妻子在临别时说,见了面,心安了,没有遗憾了。
从那以后,老陈再也没有说过要回家,他在病房里安心地走了。
时至今日,老陈离开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安宁疗护科的医护工作者们时常还会想起他,因为他的倔强也给安宁疗护工作者带来了思考和成长。“从事安宁疗护的人,实际上就是生命末期的‘守护者’和‘摆渡人’。”,在整个照护过程当中,医护人员会最大限度地聆听患者,让患者感受到至亲和照顾团队不离不弃的陪伴与坚持,没有遗憾。
“能够帮助一个人了无遗憾地过完这一生,让一个家庭体面道别,也算是一种幸运。”
泰康之家大清谷养老社区介绍 ↚点击了解
杭州中兴医院康复中心 ↚点击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