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袖损伤是引起肩周疼痛、肩关节受限等功能障碍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以往的解剖学和流行病学研究发现,50岁人群中肩袖撕裂的发病率为13%、60岁人群中的发病率为20%、70岁人群中的发病率为31% 。
肩袖损伤的手术治疗以在关节镜下微创治疗为主,尽管手术方法有很大进步,但是术后的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等功能障碍很常见,这时康复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康复治疗可以减轻疼痛、维持增加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等作用。
术后康复训练
第一阶段(0-4周)
此阶段需佩戴肩外展支具。主动进行手、腕、前臂及肘的相邻关节的主动活动练习。
1.掌屈背伸:患肢腕关节缓慢背伸至极限,然后缓慢屈曲至极限,一伸一屈为1下。
2.左右摆掌:患肢五指伸直,手掌向尺侧、桡侧来回摆动。一来一回为1下。
3.肘部旋转:健侧手扶持患肢上臂以制动患肩,逐渐旋转肘关节,旋前旋后为1下。
4.肘部屈伸:健侧手扶持患肢上臂以制动患肩,逐渐伸肘屈肘活动,一伸一屈为1下。
第二阶段(4-8周)
本阶段的在继续第一阶段的练习上增加轻柔的肩袖肌群和三角肌的主动活动。
1.主动前屈、外展、外旋、内旋练习:
a.前屈:仰卧位。患侧上肢伸直在体侧。健侧手用一根木棒顶住患侧手掌。尽力向上推患侧手,达到最大限度时维持1分钟。
b.外展:仰卧位。双手持一木棒于体前,健侧将患侧向外推,使患侧上肢贴于床面,达到最大限度时同样维持1分钟。
c.外旋:仰卧位。患侧肘关节屈曲90°并紧贴在体侧。健侧手用一根木棒顶住患侧手掌。在维持患侧肘关节紧贴体侧的同时,尽力向外推患侧手,达到最大限度时维持1分钟。
d.内旋:仰卧位。患侧向后背手。健侧手在身后用一根木棒顶住患侧手掌。将患侧手向上拖拽,达到最大限度时维持1分钟。
2.爬墙练习:面墙站立,患侧手扶墙面,手指向上攀爬,循序渐进。
3.肩袖肌群等长收缩:患者仰卧位,肩关节外展30°-45°,上臂远端下方垫一枕头或叠起的毛巾,在各方向上施予前臂轻柔阻力,使患者进行抗徒手阻力的节律稳定性练习,引发肩袖肌群的轻度等长收缩。
4.三角肌等长收缩练习:站立位,腋下肘内侧垫一毛巾卷,使手臂有轻柔的外展(改良中立位),屈肘90°侧肩靠墙,抗墙壁阻力外展,进行三角肌和肩袖肌群的抗阻力等长收缩。
第三阶段(8-12周)
此阶段应强化肩袖肌群的肌肉力量,提高肩关节及肩胛骨的稳定性,恢复全范围的肩关节活动度。
1.屈肘展肩:以上臂为转动轴,前臂沿水平位尽量内收和外展。一收一展为1下。
2.内收探肩:患肢屈肘,用健肢扶托患肢肘部,使患肢内收,患侧手尽量探摸健侧肩部,并逐渐向后探摸健侧肩胛部,还原复位后重复上述动作。
3.外展指路:患肢伸直向前抬起呈水平位,然后外展90°后复原。
4.爬墙练习:面墙站立,患侧手扶墙面,手指向上攀爬,循序渐进。
5.被动外展外旋:仰卧位,患侧上肢处于外展90°,上臂下垫毛巾卷,使肱骨头保持肩胛骨平面(约与床面成30°角度),健侧上肢横握治疗棒,辅助患肩进行外旋活动,该练习须在无痛及限制的活动度内进行。
6.内收探肩:仰卧位使肩胛骨固定,患肢置于胸前尝试搭健肩,同时健肢辅助下向内侧牵拉。
第四阶段(12周后)
此阶段应尽可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进一步加强力量训练。
1.利用哑铃、弹力带等进行各方向力量练习。
2.划船动作或做游泳动作练习:通过此动作可以把内收、外展、内旋、外旋、前屈、后伸及上举等多方面动作联合起来练习肩关节的活动。
3.静态跪姿支撑:患者膝关节着地,双手撑地,将小腿交叉抬离地面。
由于患者的职业、伤情、手术情况等不同,康复计划具有个体化的特点。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了解术后所受到的限制及练习的目的。术后患者需积极地参与康复过程,完成训练计划。
肩袖损伤并不是所有都必须手术治疗,对于非手术治疗的患者也需要系统的康复训练来恢复正常功能。
点击文末链接,马上查询更多康养机构、康复专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