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是世界昏迷日。今年昏迷日主题是早诊早治、勿妄断言。植物人作为一个通俗叫法,医学上称其为“慢性意识障碍患者”,意识障碍是指严重脑损伤导致的意识丧失,主要包括昏迷、植物状态/无反应觉醒综合征和微意识状态等。对于植物人家属而言,最大的欣慰莫过于期盼患者“梦醒时分”的那一刻。患者能不能醒?什么时候醒?需要花多少钱?是家属最关心的问题。
图为患者家属为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意识障碍康复病区医护人员送上锦旗。浙江省人民医院供图
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意识障碍康复病区主任闻万顺表示,患者一旦被确诊为植物状态,就意味着漫长的治疗和等待。以往让植物人苏醒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几乎被称为奇迹,而随着脑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植物人苏醒有了更多的希望。科学系统的评估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预测都有很大影响。有多大概率醒来?该怎么治疗?都要依靠精准评估给出参考答案。可以说,评估是唤醒昏迷病人的“第一缕光”。
去年5月,金大伯不幸被坍塌的墙体砸中,导致头部受伤,全身多处骨折,病情危重,急送当地医院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后因脱机困难行气管切开,各种“机器”和“管路”成了金大伯生命延续的支柱。
后来,金大伯一家听闻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意识障碍康复病区有丰富的促醒经验,以及优秀的医疗团队和齐全的促醒设备,未待病情稳定,金大伯就戴着呼吸机被家属送到了该院意识障碍康复病区寻求康复治疗。
刚入院时,金大伯意识不清、“五管齐身”(气切套管、鼻肠管、鼻胃管、PICC导管、留置导尿管),身上还有右股骨闭合复位外固定支架,情况不容乐观。
入院后,康复医学科主任叶祥明以及病区主任闻万顺带领的博士团队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意识状态评估和康复评定,对金大伯的病情和预后做出了精准的判断,并针对病情第一时间制定了个体化综合康复促醒方案: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高压氧治疗、多感官训练、针灸电刺激、运动训练、呼吸训练、排痰训练、吞咽功能训练、言语训练等多种康复治疗。
在个体化综合促醒方案的有效实施下,金大伯从微意识状态日渐清醒,于7月神志基本转清,重新与家人用手势进行交流互动。同时经过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呼吸训练、排痰训练、体外膈肌刺激等康复治疗,金大伯一步步脱离了高流量呼吸湿化治疗、拔除了气切套管,重新享受自由呼吸。
另外在言语训练、吞咽训练和运动功能训练下,金大伯从最初的说话困难到如今重获“新声”,从最初的卧床不起到现在能重新独立行走……住院期间,经过医疗团队的精准康复评定与治疗以及金大伯的积极配合,奇迹不断发生,现在的金大伯“无管一身轻”。
在闻万顺看来,家属对于“快速康复介入”理念的认同,为患者争取了逆转的时间,这点十分关键。
据悉,保守估计,国内目前存在50至100万昏迷患者,并每年以7至10万人的规模在快速增长。造成昏迷的主要病因包括脑出血、脑外伤以及缺血缺氧性脑病等。
闻万顺表示,脑外伤、脑出血等急性事件发生后,需要立即送当地医院,脑外科评估后进行手术治疗,术后会送往ICU监护,复查CT等影像资料,不再需要二次手术,可考虑联系专业康复中心,早行全面康复治疗,提高唤醒机会。
精准的评估对治疗有决定性作用,可以影响到家属的预期、促醒方案的干预与选择等。精准的评估与治疗对医院以及医护人员也是极大的挑战。昏迷促醒之路十分漫长,早期康复促醒可极大减轻沉重的社会负担、家属经济与陪护负担。
闻万顺进一步表示,多维度精准评估(评估量表、影像学资料、脑电波监测等)是“万里长征第一步”,生命体征的维系、心肺功能训练、各管路管理(呼吸机、鼻肠管、鼻胃管、引流管、导尿管等)、神经调控技术(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等)等,均是早期全面促醒的必备治疗手段。意识障碍患者早期及时有效康复后,90%以上的患者可获得不同程度的康复效果,回归家庭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