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知识
脊髓损伤是由于各种不同致病因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了损伤水平以下正常运动、感觉、自主功能的改变。其中,颈脊髓损伤可出现四肢及躯干运动、感觉及大小便功能障碍,造成四肢瘫。胸腰脊髓及圆锥马尾损伤后可出现患者下肢、躯体运动、感觉及大小便功能障碍,造成躯干及下肢瘫痪,成为截瘫。
01、常见原因及症状
脊髓损伤多由于严重暴力直接、间接作用于脊柱导致脊椎骨折、椎间盘损伤,继发脊髓损伤所致。近年来脊髓损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青壮年最为常见并以男性居多。造成脊髓损伤主要原因有坠落、砸伤、交通事故、运动损伤等。
脊髓损伤患者因受伤程度、部位及复合伤情况不同,其临床表现可有不同,但脊髓结构、功能的节段性分布又使损伤表现具有以下共同点:
感觉障碍:损伤平面以下感觉消失或减退,完全性损伤患者鞍区(会阴区)感觉消失。
运动障碍:脊髓损伤平面以下脊神经所支配肌肉的随意运动消失或肌力下降。
反射障碍:脊髓损伤后出现脊髓休克期,损伤部位以下有关中枢神经反射消失。
另外还有膀胱直肠功能障碍,高位脊髓损伤患者可出现的呼吸困难、排痰困难等,同是脊髓损伤会发生很多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02、常见并发症
脊髓损伤常见的并发症有压疮、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心血管系统和骨骼系统,其中压疮好发于骨凸处,压疮引起的败血症是引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03、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
早期康复治疗主要是在床边进行,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呼吸功能训练、膀胱功能训练、床上体位变换,并保证正确的体位摆放,仰卧位:上肢肩关节外展,肘关节伸直,手臂旋后。下肢髋关节伸直(可轻度外展),膝关节伸直,踝关节背伸,足趾伸展位。侧卧位:上肢下侧肩关节前屈,肘关节屈曲,上侧肩关节肘关节伸直,手及前臂中立位。下肢髋关节屈曲,膝关节屈曲,踝关节背伸,足趾伸展位。
稳定期的康复训练主要在康复大厅治疗,进行残存肌肉的肌力增强训练,如垫上支撑、站立平衡训练、转移训练、轮椅训练、:近端到远端,每个关节被动活动5-10次,每日二次。脊柱不稳定时,注意髋关节和肩关节的活动,前者屈曲不超过90度,肩关节外展不超过90度;呼吸功能训练:胸式呼吸(胸腰段)、腹式呼吸(颈段)及体位排痰等;膀胱功能训练:早期输液可留置尿管,以后该为间歇导尿或反射性排尿训练。
后期的康复治疗主要以加强自身训练以及使用和操控轮椅为主,截瘫患者可进行肌力加强训练、耐力加强训练、轮椅活动、轮椅操纵训练、治疗性站立、步行训练(T2-T12)、功能性步行训练(L1-L4)等;四肢瘫患者可进行肌力加强训练、耐力加强训练、轮椅活动、轮椅操纵训练、上肢支具、自助具应用训练等。
点击文末链接,马上查询更多康养机构、康复专家信息
浙江省内护理院、养老院
浙江省内康复医学/老年医学/护理专家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