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术后由于病人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因此康复是恢复骨骼、肌肉、神经系统的功能,也是在患者接受骨科康复治疗和诊治的过程中进行评定的基础。运用物理疗法、作业疗法、假肢矫形以及其他辅助器具,对康复医学进行功能上的评估和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的受损机制或者代偿,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因此病人能够尽快、更好的回归家庭和社会。
1错误观念×重治疗,轻康复
“伤筋动骨一百天”,对于大多数骨科手术患者而言,这句俗语比医嘱还管用。在他们看来,手术结束后只需静养,一动不动躺三个月就能迅速恢复健康,万事大吉。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随着大量骨科手术的开展,我们不难发现,即使患者的患者部位在术后已经得到固定或者愈合,但在肢体关节功能的恢复上仍存在较大的问题。
任何一种手术,如果不配合术后康复治疗,都很难确保患者功能最大程度的改善。原因在于,手术解决的仅仅是疾病本身,而康复训练能使得患病机体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2手术不是结束,康复才是开始
在大多数人看来,手术后多养养就好了。实际上,手术后如果不及时康复,轻则恢复缓慢,重则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关节粘连挛缩乃至功能退化。
手术并不是结束,而是康复的开始,术后的康复训练,更是帮助尽快恢复正常的关键。
很多人不理解康复,不知道康复是做什么的,有的人即使知道,也把康复看的很轻。觉得康复不就是给患者抻抻胳膊拽拽腿么?仿佛是可有可无的事。其实,康复远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简单,它的作用对于患者自身而言绝对是无可替代的,甚至和手术同等重要。
刘阿姨在2020年接受后路腰椎管减压、腰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等手术。 2023年初因意外摔倒导致右侧下肢胫骨骨折,受伤后,踝关节肿胀疼痛明显,步行平衡能力不稳,独立坐站转移无法完成,双下肢肌力下降,步行抬腿困难。后续刘阿姨在家属的建议下到中心做了2个疗程的康复,一起看看刘阿姨的康复点滴吧。
主要问题·:
1.右侧踝关节肿胀
功能诊断
1. 足内翻
2. 右侧踝关节肿胀
3. 双下肢屈髋屈膝不足4. 膝过伸步态
5. 步行平衡控制能力差
康复目标(血肿机化期2W)
1. 缓解患侧肿胀
2. 纠正足内翻
3. 增强核心控制
康复计划(2W)
1.体位摆放--患肢抬高 15cm2.冷疗3.中频脉冲治疗4 .双下肢肌力肌耐力训练:
直腿抬高
踝背伸训练
臀桥训练
下肢牵伸训练
康复目标(骨痂形成期
1.加强患侧肢体活动度2.下肢稳定性训练3.下肢肌力训练
康复计划
1.双侧下肢牵伸2.冷疗3.中频脉冲治疗4.双下肢肌力、功能性训练:
刘阿姨通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已经可以跟我们治疗师跳舞了哈哈。其实有很多患者对术后的康复训练不够重视,导致恢复时间延长,恢复效果也不好,严重降低了术后的生活质量;有些患者自行进行康复锻炼,但因为缺乏专业和正确的指导,效果甚微,事倍功半。
温馨提示尽早介入康复治疗,是促进身体恢复,改善功能,缓解疼痛的关键。
点击文末链接,马上查询更多康养机构、康复专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