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里康复养老网科普】膝骨关节炎患者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发布时间:2023-10-26 09:10:26    点击次数:0

  骨关节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关节处出现非常明显的疼痛感,大多数疼痛感属于钝痛,患者在早上起床或者长时间不使用骨关节的时候,疼痛感是最为强烈的,慢慢舒展身体和关节可以有效地缓解骨关节的疼痛感,与此同时,天气的变化也会导致骨关节炎疼痛感的加重。除了骨关节的疼痛感之外,还会出现关节僵硬、活动的时候关节出现摩擦的声音、关节局部肿胀、肌肉萎缩等症状,随着病情逐渐加重,还有可能出现骨关节畸形,患者活动能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影响日常生活。

  随着年龄逐渐增长,人体各个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性下降,导致各种疾病常常发生,又以骨关节问题十分常见,其中骨关节炎是中老年人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骨关节炎会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影响的程度和骨关节炎的严重程度直接挂钩,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640

  积极的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一定关节功能,但:

  大家对于骨关节炎的康复训练了解有多少呢?有哪些具体的康复训练方法?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有哪些具体的注意事项呢?

  接下来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相应的阐述,做好骨关节炎疾病康复训练的相关科普工作,希望对患有骨关节炎的患者有所帮助!

640(1)

  骨关节炎常见临床症状

  一、骨关节炎康复

  慢性期日常康复训练

  股四头肌牵伸

  单手扶墙,一手抓住同侧脚,并绷直脚尖,脚跟尽量靠近臀部。左右交替,重复3组。

640(2)

  大腿后侧牵伸

  仰卧位,一侧脚上抬至呈90度,保持腿部伸直,勾脚至大腿后侧有明显紧绷感,另一侧角保持原来位置,不离地,保持15秒,左右交替,重复3组。

640(3)

  股四头肌力量训练

  站立位,一侧脚绷直向前,脚跟着地,另一侧腿保持屈曲位,保持15秒,左右交替,重复3组。

640(4)

  脚跟行走

  双手交叉自然放置于背后,双脚脚尖上勾,双腿伸直,用脚跟交替前行。

640(5)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PNF理论主要依靠的是人体发育和神经生理方面的理论,将其作为重要的基础内容,根据人类正常状态下日常生活的功能活动中常见的动作模式创立的。它强调多关节、多肌群参与的整体运动而不是单一肌肉的活动,增强了关节的运动性、稳定性、控制能力以及如何完成一复合动作的技巧,同时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还利用了运动感觉、姿势感觉等刺激增强有关神经肌肉反应和促进相应肌肉收缩的锻炼方法。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主要的特征是肢体和躯干的对角线和螺旋形主动、被动、抗阻力运动,并主张通过手的接触、语言口令,视觉引导来影响运动模式。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的治疗目的:维持和扩大关节的活动度;增强和维持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改善运动的协调性;增强和维持全身的生理机能。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的主要运动模式——“螺旋对角交叉式”,主要是以三个层面——矢状面、冠状面以及横断面,分别在每一个层面进行相应的运动,达到康复治疗的效果,在矢状面上实施肢体的屈曲和伸展;在冠状面实施肢体的外展和内收或脊柱侧屈;在横断面实施肢体或躯干的旋转。

640(6)

  二、康复训练注意事项呢?

  保持良好体姿

  避免异常姿势,否则可导致骨关节炎复发。

  正确的站姿:双耳连线、双肩最高点连线、胯骨最突出的位置连线、双膝连线、双踝连线得到的五条连线与地面平行;

  正确的坐姿:坐直、肩膀放松,保持肘部靠近身体,膝盖弯曲成直角,保持膝盖与臀部平齐或略高于臀部,双脚平放在地上。

  物理治疗、推拿与功能锻炼

  训练后可通过湿热疗法,即用温湿毛巾置于关节,可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痛性关节可以使用蜡疗法。

  运动锻炼时避免患侧关节的垂直负荷

  避免加重炎症反应。运动锻炼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促使肌肉组织进一步保护关节,防止关节受到伤害,主动运动的效果要比被动运动的效果更好。在运动方式上的选择可以尝试游泳和蹬车,不会对关节造成额外的伤害。

  调整行走的姿势

  减少对于关节的压力,可使用辅助器具(手杖、拐杖等)减轻关节负重。

  除了要做好以上的骨关节炎康复训练之外,还需要注重日常的休息,可以通过休息来缓解骨关节炎的症状,减轻对骨关节的压力,尤其是在骨关节出现明显疼痛的时候。


点击文末链接,马上查询更多康养机构、康复专家信息

浙江省内公办康复中心/康复科/康复医院介绍

浙江省内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

浙江省内护理院、养老院
浙江省内康复医学/老年医学/护理专家介绍

输入信息,马上查询

声明:浙里康复养老平台(浙里康养),提供杭州公立康复中心、杭州康复医院、杭州养老院查询服务,分享康复养老干货,本平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为分享知识!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谢谢!
浙ICP备19013084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