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偏瘫患者在走路训练时,往往对自己的步行训练有着部分的错误认知。当处于“划圈”步态时(即表现为下肢外旋伸膝、抬离地须借助斜靠在对侧的身体上,同时发力提胯才能使下肢上举、迈步,还要患侧发力向外划弧后落在体前),家属和患者往往认为已经完全康复,可以尽早开始下地活动。殊不知,这样做不仅对身体不利,而且还会影响到今后的生活质量。
其实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有系统性与阶段性,当患者疾病趋于稳定时,确实愈早康复训练愈佳,但并不等于愈早下地行走愈佳,关键在于患者本身康复状态,当其平衡能力,负重能力,下肢分离动作等无法有效康复前不宜过早进入行走训练阶段。
除上面所说的不适合过早行走之外,下面这四个因素都是绝大多数偏瘫患者和家属最容易感到困扰的误区。
#1偏瘫的病人没有进行肌力评定
徒手肌力检查及相应评价适合下运动神经元障碍引起肌肉受累者。当上肢或下肢出现严重功能障碍时,如瘫痪侧肢体功能丧失、姿势性尿失禁等可通过徒手肌力量检查进行诊断和评价;同时由于受损部位不同还可以进一步对其分类及分级。但偏瘫病人上运动神经元多受累,且大量肌群被累及并多伴有张力异常,正确科学的评估后再进行康复这一点十分重要。
#2肩托缺点
不少家属和患者盲目的佩戴肩托,长时间屈曲制动可导致静脉及淋巴回流阻滞而加剧上肢屈肌痉挛,随后上肢及躯干训练时阻碍偏瘫上肢活动及姿势控制、剥夺其感觉输入并可能导致感觉过敏,步态训练时阻碍其代偿性摆动及指导患侧。是否需要佩戴肩托需经医生或康复治疗师评估后放可佩戴。
#3启动步行走路模式误导
行走,是一种“无须大脑随时思维支配的活动。”机械拆分和大量实践将造成慢而沉闷的步行模式凝固。所以走路的时候脑子不必一直盯着“走路”这东西,一边在路边闲聊、一边在路边踢石,倒是能走的比较好。但这种方式也存在弊端:在长时间、高强度下行走时会使人体肌肉和骨骼系统出现疲劳,影响身体机能恢复;长期站立后容易造成腰椎关节变形或嵴柱弯曲畸形等问题。
因此,让患者在行走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难以建立起有效的步行模式。
#4胆子大一点不怕摔倒吗?
人类与生俱来就是怕摔倒。对跌倒的恐惧是由一系列神经调控机制所导致的,而这些神经调控机制帮助保护身体免受伤害并不只是由一些心理因素所导致。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会感到自己失去了重心而导致身体失衡,或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地震或其它自然灾害时也可能造成身体失衡。甚至,有很多人认为跌倒可以增加死亡率。
偏瘫患者之所以特别怕摔倒,一是因为知觉障碍,二是因为周围的环境在自己看来既陌生又不安定。他们维持平衡的多数反应要么是欠缺,要么是减少。因此,培养患者恢复平衡所需的应对能力,远比让患者胆大心细,更有利于患者战胜跌倒恐惧心理。
点击文末链接,马上查询更多康养机构、康复专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