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生突发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当地医院急诊查头颅CT提示脑干(桥脑)出血,对症治疗后,逐渐出现意识障碍。两日后于浙医二院接受立体定向脑干血肿清除术,术程顺利,术后转入ICU治疗,治疗过程中出现肺部感染,对症治疗后生命体征平稳。
12月中旬,张先生入住康复医院寻求促醒与康复治疗。入院时,张先生意识不清,GCS3分,平车入病房,查体不能配合,四肢肌力0级。入院诊断:脑干出血,立体定向脑干血肿清除术后,肺部感染,两侧胸腔积液,高血压病Ⅲ级(极高危)。
康复医院予“抗感染、抗病毒、护肝、护脑、维持内环境稳定及高压氧、康复理疗”等治疗后,张先生意识清楚,双上肢肌力达到了3级,双下肢肌力达到了4级,言语障碍在继续改善中。
针对张先生的昏迷,康复医院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在治疗过程中,除了药物支持配合高压氧治疗,改善意识水平外,李院长还应用嗜好刺激对其进行促醒。意识清楚后的张先生,一见到李院长,就紧紧握着他的手……
张先生能如此及时得到康复治疗,并取得较为理想的康复效果,得益于浙医二院脑科中心与我院的战略合作。
医疗新模式——临床与康复无缝对接
因为创伤、卒中及肿瘤术后等脑神经损伤患者的治疗包含了抢救、重症救治、神经内外科治疗及康复等一系列治疗过程。根据现代治疗理念和模式要求,为了使脑(神经)损伤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和康复,浙医二院脑科中心与我院经充分沟通,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搭建医疗新模式,实现临床治疗与康复无缝对接,使患者得到更满意的治疗效果。
在这个新模式下,在浙医二院脑科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对于需要早期康复介入的患者,由我院康复专家予早期介入,帮助及指导患者早期康复治疗。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转入我院接受专业的康复治疗。患者在我院住院期间,由浙医二院脑科专家联合查房,指导患者康复中的临床治疗问题。若患者康复期间病情有变化需要手术,我院及时将患者送至浙医二院脑科接受手术。
浙医二院脑科中心与我院康复科的无缝对接,尽最大努力为患者的早期康复赢得了宝贵时机。业内专家认为,神经科患者的早期康复在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功能稳定后即可开始,若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即使带有引流管,也应早期离床接受物理治疗。李景琦院长在二十多年的临床治疗发现,对于像张先生这类昏迷病人,最佳苏醒时机是昏迷后1-3个月,而且越早开始康复治疗,康复效果越理想。
而另一方面,据统计,脑梗死存活患者中只有6%的患者可以恢复步行能力,只有5%的人能回到工作岗位;但如果及时进行康复治疗,90%的脑卒中患者可以恢复步行和自理生活,30%的患者能恢复较轻的工作。这是现代康复医学带来的生命“奇迹”,而抓住最佳康复时机则是关键。
越早介入康复治疗,越有利于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在脑外科医生和康复师的完美结合和努力下,更多的患者在黄金期能够得到最好的恢复,尽早地回归家庭和工作岗位。及时介入康复治疗,70%的患者可以达到生活自理,20%的患者可回归到工作岗位。
临床治疗与康复并进,可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在患者回归家庭后更好地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减轻患者家属的家庭负担,这是临床治疗的意义,也是康复的意义。
点击文末链接,了解更多明州医院详细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