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患者存在脑外伤,有一些人可能对于这些患者的康复期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有一些人可能认为脑外伤的患者不适合搬动,那么不能进行康复锻炼;还有一些人认为脑外伤的患者一般康复期只是在1~3个月,其实这些认识都是错误的。
在患者病情允许的前提下,就可以对患者进行康复锻炼,脑外伤的患者往往会出现肢体的活动障碍,言语异常等症状,这些患者需要进行肢体运动的康复和言语功能的康复训练,这样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康复期一般是在发病之后的6个月之内,这些患者积极进行康复锻炼的话,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误区之一
“头部受过伤,医生说我可以出院就是完全好了,我没有别的病,不需要复查。”
其实头部受伤过后,头部的出血需要长时间才能被充分吸收,即便是可以出院,或者症状已经消失,但不代表头部的出血完全被吸收,而且有一些出血存在复发的可能性。
一般建议出院后1至3个月复查以查看头部受伤恢复情况以及出血的吸收情况。
误区之二
“伤的是脑袋,康复期千万不要乱动,要躺在床上静养!”
实际上,脑外伤后患者处于康复期时,主要任务就是功能的锻炼与恢复。
因此,在康复期即使是卧床期间,也应该帮助患者做系统的、有效的肢体活动,给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打下基础。
误区之三
“脑外伤后做了开颅手术,伤了元气,一定要尽可能大补!”
脑外伤后做了开颅手术,的确对患者身体影响很大,康复期应增加营养,但不可一味进补。
可多食谷类、豆类、奶类及蔬菜瓜果,多食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误区之四
“没有完全恢复到受伤之前的状态,医生不可以让我们出院!”
脑外伤疾病发展的后期会进入到“康复医学”的范畴,患者应在头部伤情稳定之后听取医生的建议,在适合的时期出院或者转院进行系统的康复及功能锻炼。
误区之五
“家人头部受过重伤还昏迷过,如今好了什么都别让他做了!”
脑外伤后,会出现不同程度不同表现的后遗症,绝大部分后遗症并不是靠“养”就可以好转的。
康复期家人在照顾患者的同时应视情况尽可能维持患者的社会属性,让患者做力所能及的事,鼓励患者参与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这样才能帮助患者较大程度重返社会。
点击文末链接,马上查询更多康养机构、康复专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