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俗称“中风”,是目前最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之一。卒中的危害力极强,已成为我国第一位的病死原因,同时也是成年人致残的首要原因.现代医学理论和实践证明,卒中后康复治疗是降低卒中致残最有效的方法,有效的康复训练能够减轻患者功能上的残疾,加速康复的进程.因此,卒中后康复训练尤为重要,但是盲目进行康复训练可能会适得其反。
康复训练如何正确开展?本文将一探究竟。
康复训练及早进行,莫失良机
何时开展康复训练是首要关心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时机开始进行康复训练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当前普遍认为,卒中患者的康复应及早进行。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症状不再进展48小时以后便可以开始介入康复治疗.
康复训练循序渐进,切勿心急
康复训练应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切不可急于求成2.首先,训练强度要适宜。不适当地加大运动训练量,超过患者的实际承受能力,反倒会导致患者全身性疲劳、局部肌肉和关节损伤等不良后果3.因此,在制定训练时要全面考虑到患者个人的体力、耐力和心肺功能情况,根据少次多量的原则安排每日的训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加训练强度.
其次,康复训练的顺序也大有讲究,一般应该按照坐起-站立-行走的顺序进行。卒中患者如果要开始进行行走训练,一定要具备独立坐、独立站的能力。若在患者尚无独立站立能力时强行扶患者练习走路,不仅达不到目的,可能会出现膝关节过伸,走路“打圈”等后遗症.
康复训练三级管理,贯穿全程
康复训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程进行,不仅仅只在医院中进行,出院后同样需要坚持。我国现在推行的“三级康复”体系有助于患者更好地恢复运动功能,改善日常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
一级康复是指在医院急诊室或神经内科进行常规治疗及早期康复治疗。卒中轻到中度患者发病24小时后可以进行床边康复、早期离床期的康复训练,早期采取短时间、多次活动的方式是安全可行的,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必要时在监护条件下进行。急性期卒中肢体瘫痪的患者应在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48小时内病情无进展)后尽快离床,借助器械进行站立、步行康复训练。
一级康复出院后,日常生活大部分需要他人帮助或得不到康复指导的患者,可以在康复病房或康复中心进行二级康复治疗。经一/二级康复治疗痊愈或出院后的患者,则可在社区或家中继续进行三级康复治疗。
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康复治疗模式,坚持进行康复训练。
阅读完以上内容,相信大家对于如何正确开展康复训练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康复训练应及早介入;循序渐进,适度训练,不可急于求成;并且在不同时间段选择不同的管理模式,全程管理。进行康复训练时注意以上几点,并在专业康复人员指导下进行,相信能够有良好的效果。
点击文末链接,马上查询更多康养机构、康复专家信息
浙江省内护理院、养老院
浙江省内康复医学/老年医学/护理专家介绍
输入信息,马上查询
住院咨询服务电话:1328203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