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医院康复科科普--慢阻肺患者,胸椎后凸畸形该如何康复?

    发布时间:2023-09-19 03:09:21    点击次数:0

  什么是慢阻肺?

  慢阻肺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点。慢阻肺气流受限常呈进行性加重,并伴有对有害颗粒或气体,主要是吸烟所致的肺部异常炎症反应。

9e565afa591149918d5a89843f865ae8

  慢阻肺为什么会导致胸椎后凸?

  • 慢阻肺的临床表现咳、痰、喘会使颈椎前伸导致胸椎后突畸形

  • 胸椎后凸会影响慢阻肺患者的呼吸功能,加重慢阻肺的症状

  •慢阻肺的体态的改善尤为重要

  那我们先了解一下正确的姿势:

  正确的上半身体姿应该无论在坐姿还是站姿,都为直立的,肩部放松,耳垂应该落在肩峰之上。

  慢阻肺患者的姿势常常会出现头部前倾(颈椎的自然弯曲消失或减少),圆肩(肩关节内旋),胸椎部位后凸增加等症状。。

  什么是胸椎后凸?

  胸椎凸向后方,使后背隆起,可以产生躯干向前的倾斜。是常见的脊柱畸形。正常胸椎后凸角度在20º-45º之间,在X线下胸椎的后凸角度大于50º即可诊断为脊柱后凸。这种畸形可以是先天的,也可以是后天产生。如:创伤、结核、神经肌肉异常、休门氏病、代谢疾病(如:骨质疏松)或姿态不良。

1536505610659

  胸椎后凸的影响

  (1)肌肉紧张,肩颈酸痛,严重可压迫颈椎之间的神经,引起头痛和手臂麻木

  (2)颈部曲度减小、僵硬,如果压迫到血管会引起对大脑供血不良,降低大脑功能

  (3)呼吸不畅,摄入氧气减少,体内废物排出受阻,影响对身体供能

  (4)圆肩姿势会使横膈膜处于紧张缩短状态,造成对大动脉和腔静脉的压迫,使心脏工作负担加重

  那怎么来评估是否有胸椎后凸呢?

  ① 视诊,测量

  耳垂- -肩峰的垂直间距,正常距离2cm

  ②枕骨隆突与墙面之间的距离,正常可以贴紧墙面

  ③肩胛骨夹板角度,正常角度为15°

  ④两肩胛内侧缘间距,正常小于被检查者三根手指的宽度

  ⑤胸片:观察胸椎后凸角(角度大于45°-50°)

  胸椎后凸会形成上十字交叉综合征

  过紧的肌肉:胸大肌、胸小肌、肩胛提肌、斜方肌上束、胸锁乳突肌、斜角肌

  过弱的肌肉:菱形肌、斜方肌中下束、前锯肌、颈深屈肌、使肩外旋的肩袖肌群

  如何矫正胸椎

  (对于慢阻肺患者最重要的就是调整呼吸,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治疗)

  热身

  1、热身:提高肌肉的弹性,减少关节摩擦,配合呼吸

  肩膀、胸部和上背部的关节活动,主动的关节活动,重复10次

  2

  1)放松颈后、肩背僵硬的肌肉

  (磁震热治疗仪)

  2)胸肌拉伸(胸大肌、胸小肌)靠墙作单侧拉伸,然后进行对侧伸拉

  3) 斜方肌上束拉伸

  坐姿,一个手放在同侧臀部下,头向对侧侧倾,感觉到轻微拉伸, 用另一个手放在头部向下方压,轻微下沉对侧的肩部,感觉到更多的拉伸。注意:动作要轻微,否则有可能会压到颈部神经。动作完成的步骤与上述顺序相反。

  4)胸锁乳突肌

  伸展颈部,将脸移向与手相反那侧,双手交叠按在胸骨和锁骨内1/3保持压力。拉伸完换另一侧。

  5)中斜角肌拉伸

  患者坐位,下巴内收,目视前方,让颈椎充分伸直,一只手放在同侧臀部下,头向对侧侧倾,感觉到轻微拉伸, 用另一个手放在头部想对侧加压,加强牵伸感。

  3

  1)颈深屈肌群

  不断提醒“肩带缩回” “下颌内收”,采用弹力带训练。两手握住弹力带,从头后绕过。头部向后用力,与向前拉的力量作对抗。

  注意:握紧弹力带,防止脱离,弹伤眼睛

  2)外旋肩袖肌肉(冈下肌和小圆肌)

  采用弹力带训练。两手握紧弹力带,大臂贴紧身体,手臂分别向外打开,作肩关节外旋

  注意:上臂始终贴紧身体,手腕保持中立,腹部收紧

  3)菱形肌,斜方肌中下束

  采用弹力带进行直臂划船训练。

  注意:肩部下沉,肘关节伸直,注意力集中在中背部肌肉。

  4)下斜方肌、多裂肌和腹横肌

  四肢撑地,相反侧的手臂和脚同时抬起(逐渐增加脚踝和手腕的负重)

  仰卧位双肩屈曲,可逐渐提高弹力带的拉力

  针对肌肉不平衡的情况,应该对紧张的肌肉进行拉伸,强化较弱的肌肉。对于胸椎后凸,除了强化和拉伸外,还应该进行胸椎的伸展。

  1、胸椎伸展训练 、增强肩胛骨的稳定

  呼气上背伸展抬起,注意力集中在中上背部,而非下背部,吸气回落

  注意:两手臂置于两侧,与肩膀成W形,手握拳放在两边,尽量夹紧大腿外侧,沉肩,腹部始终保持收紧

  2、伸展胸椎,提高旋转力量和行动能力

  对于慢阻肺患者胸椎后凸矫正后可以:

  改善呼吸

  减轻不适感

  改善关节活动

  纠正异常体态


浙江医院康复医学科介绍

浙江医院1

  浙江医院康复医学科由浙江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康复治疗师学组组长、浙江省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副会长林坚主任负责组建,以林坚主任为核心的康复治疗团队中的医师、治疗师和护士均有多年康复工作经验及先进的康复治疗理念,承担了多项省厅级课题研究,在神经系统疾病及骨关节疾病的康复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点击文末链接,进入机构详细介绍、地址、交通路线以及收费情况等信息

浙江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中心)

点击文末链接,马上查询更多康养机构、康复专家信息

浙江省内公办康复中心/康复科/康复医院介绍

浙江省内康复医学/老年医学/护理专家介绍

浙江省内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

浙江省内护理院、养老院

输入信息,马上查询

住院咨询服务电话:13282030036




声明:浙里康复养老平台(浙里康养),提供杭州公立康复中心、杭州康复医院、杭州养老院查询服务,分享康复养老干货,本平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为分享知识!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谢谢!
浙ICP备19013084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