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心肺康复?
心肺康复是指应用多种协同的、有目的的干预措施,包括康复评估、在生命体征监测下的各种运动训练、饮食和生活习惯指导、规律服药、定期监测各项指标和接受健康教育等,对有症状的、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患者综合干预,使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回归正常社会生活,并预防心肺事件发生的过程。
2、心肺康复有什么益处?
心肺康复能够提高心肺功能,改善患者不适症状,减少用药量,缩短住院时间,预防心肺急性事件,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
心肺康复是一种个体化的治疗。在治疗前对患者进行系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心肺康复治疗处方。
心肺康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氧运动是心肺康复的主体,每次心肺运动康复治疗前会对患者的心率、血压、血糖等进行评估,治疗全程在生命体征监测系统下进行,治疗过程中有专业的医师及护士进行监测。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心率、血压、血糖等再次进行评估,确保患者的每一次心肺运动康复治疗均安全、有效。
3、哪些人适合心肺康复?
心肺康复广泛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无合并症或合并轻中度心功能不全者,稳定型心绞痛,无症状性心肌缺血,PCI术后,慢性心力衰竭稳定期,慢性肺部疾病(如COPD),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等。
患者陆某某,男,49岁,“发作性胸痛、胸闷3小时”,急诊就诊于当地医院,考虑“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转至浙江医院康复科,入院后患者烦躁不安,情绪紧张,端坐位,不能平卧,心前区憋闷、气短、腹胀、恶心症状明显,浙江医院康复科完善相关检查后诊断:1.心源性休克 急性心肌梗死 缺血性心肌病 心功能IV级;2.多脏器功能衰竭 呼吸衰竭 心力衰竭 肝功能衰竭 肾损伤;3.重症肺炎。经多学科会诊讨论后转至ICU病房,经过改善心功能、控制感染、ECMO、血液净化等抢救治疗,患者病情相对平稳,但仍需血管活性药物、镇静药物维持生命体征。
患者呼吸功能减退,呼吸模式异常,心功能差,长期卧床导致肌肉明显萎缩,综合以上问题,再次经多学科会诊讨论后心肺康复科介入心肺康复训练。
患者的康复之路
患者神志清、精神差,T 37.5℃ P 105次/分 R 26次/分 BP 86/50mmHg,稍微活动一下肢体就喘息更加明显,并伴有全身大汗,因此,在完成初次康复评定后我们决定首先对患者进行呼吸控制训练和肢体被动训练,纠正异常的呼吸模式,预防肌肉萎缩和血栓形成。
三天后协助患者坐立,并在床边活动,锻炼患者平衡功能,恢复患者有氧运动能力,进一步改善患者心肺功能。间断加入低强度阻抗训练,改善患者心肺耐力及骨骼肌肌耐力。
给予体外反搏治疗,改善循环,增加心脏等重要脏器血供,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十天后,患者可以步行400-500米,能爬10个台阶,能在家属陪同下到食堂就餐。此患者经过心内科二病区、ICU、心肺康复科等多团队协同、有目的的综合干预,包括康复评定、运动训练、饮食与行为、遵医依存性等,使患者重要脏器功能和结构改善,体力与精神得到优化,社会参与程度提高,有效的预防了相关并发症及心血管事件的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