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建院于1947年,是浙江大学创建的首家附属医院,秉持“严谨求实”的精神内核,以综合实力雄厚、医疗质量过硬、学科特色鲜明享誉海内外。医院是首批“辅导类”国家医学中心创建单位、全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单位、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综合类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牵头单位、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拥有总部一期(余杭)、庆春院区、之江院区、城站院区、大学路科教基地和钱塘创新中心,总占地面积519.3亩,开放床位5000余张,职工10000余人
一、浙一医院康复医学科图文介绍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经过近20年的发展,目前已是全省康复医学的临床、教学、科研中心,承担全省的复杂疾病康复任务,康复学科水平处于综合医院前列。
康复医学科医疗力量强大,有康复医学专业人员60余名,博士7名,硕士15名。其学科带头人陈作兵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中国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康复医学会医养结合专委会首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养整合联盟首任理事长、中国老年医学会老年康复专家委员会顾问、浙江省医学会医养结合专委会首任主任委员、浙江省残联副理事长、浙江省康复医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康复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目前浙大一院4个院区齐头并进,设有康复医学科门诊、病房、高压氧中心。
二、浙一医院康复医学科优势
康复医学科依托医院强大的学科优势,以科研为先导,以密切协作的康复医学团队为基础,承担全院所有病人的康复会诊、重症康复的重任,以及全省疑难杂症病人的康复任务。
心肺功能是人体新陈代谢的基础,评定心肺功能有助于了解机体循环和呼吸功能储备,是心肺康复的基础评定项目。
一、六分钟步行试验
六分钟步行试验(6MWT)主要用于评价中、重度心肺疾病患者对治疗干预的疗效,测量患者的功能状态,可作为临床试验的终点观察指标之一,也是患者生存率的预测指标之一。
1禁忌
绝对禁忌证:近1个月内出现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相对禁忌证:静息心率>120/min,收缩压>180mmHg和舒张压>100mmHg。
2终止原因
(1)胸痛
(2)难以忍受的呼吸困难
(3)下肢痉挛
(4)步履蹒跚
(5)出汗
(6)面色苍白
(7)外周血氧饱和度降低至80%
二、2分钟踏步试验
2mST是计数受试者2分钟内单侧膝盖能达到指定高度(通常为髌骨与髂前上棘连线中点高度)的次数。
进行2mST仅需要一面墙(用于贴高度标志物,亦可供体弱者扶墙进行测试),当场地、天气等因素影响6mWT进行,或患者体质虚弱无法耐受6mWT时,2mST可以作为替代方案。
心肺康复需要长期坚持
除了膳食调整、戒烟限酒、心理睡眠调整之外,有氧运动训练作为心肺功能康复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尤为重要,它能帮助人们达到营养与运动平衡(能量代谢平衡)、内环境平衡以及心理与睡眠健康等。心肺康复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长期坚持。
1建立患者健康管理档案
建立患者健康管理档案,不仅为了在院康复期间的健康干预(包括相关疾病的治疗、饮食指导与调养、生物钟的调节、行为方式的指导),更是为了出院后定期随访与长期干预(包括生活工作环境的指导和改造、心理干预、健康状态的监控等)。
2全面的心脏医学评定和风险预测
首先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医学评定和风险预测,掌握心脏功能等级和可以预见的危险因素。正确的医学评价可以为运动处方(运动量、运动频率、单次持续时间、疗程和注意事项等)和康复流程的制定提供客观的依据;危险因素(包括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过度饮酒与活动、焦虑、失眠等)的干预可以有效地避免心脏病的加重和心脏的刺激,防止复发和猝死。此外,静息状态下心悸、气促、胸痛、心绞痛、急性心衰、心率大于110次/秒、严重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均不能进行心脏运动康复。
3心理治疗
心理干预是开展心脏康复治疗的基础。心理干预必须是综合性的,既要对患者进行有关疾病的解剖生理、危险因素、用药、疾病的预防及饮食知识的指导,又要与患者充分交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稳定患者的情绪,消除其焦虑抑郁和敌对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常用方法包括睡眠干预、心理暗示、心理疏导、行为学疗法、药物治疗等,往往以上方法联合运用。一般睡眠干预每周3次,心理辅导每周1次。
4运动疗法
心脏运动康复强调个体化、循序渐进、坚持系统性和长期性。运动训练频率一般每周5次。
器械训练
科室常用的有心肺运动试验和体外反搏。心肺运动试验采用运动30s,恢复60s,50%最大短期运动能力强度,并在运动的过程中全程心电监护,确保安全。体外反搏是一种无创性治疗缺血性疾病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其原理是通过电脑跟踪心电波,在心脏舒张期对裹于肢体和臂部的气囊同步充气,序贯加压,使血液向主动脉反流,增加心脑各内脏器官的血流灌注,改善血供,畅通血流,保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
呼吸功能训练
通过腹式呼吸、胸廓运动及呼吸肌训练等,增强呼吸功能,提高肺循环效率。
有氧运动
常用有氧运动包括散步、快步走、保健操、太极拳等。训练强度以运动及运动后微出汗但无明显不适为宜;或运动后心率不超过110次/秒并能在5秒内恢复到运动前水平。
温泉水中运动
温泉水静水促使膈肌上升,有利于增强呼吸功能;肢体压迫促使外周血液和淋巴液回流可增加心脏负荷,促使心脏工作。水中运动可以在减轻身体负荷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体能进行耐力训练。
5健康教育
正确了解心脏病:正确解读心脏疾病发生发展与演变过程,避免危险因素;适当解释病情及预后,使其对自身疾病有比较正确和客观的认识,端正态度,勇于面对困难,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及时向家属交待病情,取得家属的理解与密切配合。
正确解读心脏康复的方法与流程:介绍康复计划,讲解康复锻炼的目的及意义,帮其建立良好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康复,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6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和职业能力训练
有目的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和职业能力训练为心脏病患者重返家庭、社会或工作岗位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