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明州康复医院康复案例--术后偏瘫不走弯路

    发布时间:2023-08-03 11:08:55    点击次数:0

  偏瘫,对患者来说是沉重的打击,汪阿姨就是其中一位,幸运的是她脑出血后的康复治疗没有走弯路,而是选择了专业的医疗机构。近日,汪阿姨激动的对她的主治医师说:“你看,我现在左手能动了,还能自己下地走路、吃饭、正常交流,闲暇时还能跳一段舞蹈呢,这是之前我想都不敢想的事。”

u=1608946140.2554932325&fm=253&fmt=auto&app=138&f=JPEG

  突发脑出血,为求康复选择专业医院

  汪阿姨,今年52岁,6月4日突发左侧上肢无力,左手不能抓捏物品,经进一步确诊为脑出血后,全麻下行“右侧大脑病损切除术”。手术虽然还算成功,但遗留了左侧上下肢完全性瘫痪,无坐位平衡及立位平衡,言语不能。

  为求进一步康复治疗,7月11日汪阿姨在家人的陪伴下,带着期望来到了浙江明州康复医院。

  汪阿姨刚来到医院时,医护康团队就对她做了她做了初步的评估,当时汪阿姨左侧的上下肢肢体功能都只有一级,只能触及基本的肌肉收缩,没有实际的功能动作,加上语言和理解方面的障碍,一开始听指令做动作很难完整地完成,对治疗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和挑战。

641

  患者配合治疗、训练,恢复超出预期

  患者的康复其实就像小孩的再次发育,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就看病人和医生的配合程度。

  “今天表现不错啊,我们来试试站吧。” 从卧床训练到直立训练对于汪阿姨来说是一个挑战,她的核心不稳定,无法支撑住整个上半身,从而不能控制患侧下肢的稳定性,于是康复师着重练习她的核心稳定性,在康复师的鼓励和帮助下汪阿姨终于站起来了。据医生描述,当时汪阿姨看到自己生病后第一次站起来,忍不住一直笑。

  很多人认为康复治疗很简单,是一种力量的训练,只是在床上拉拉胳膊、抬抬腿,注意力也仅放在患者的肢体功能、语言功能恢复情况,完全忽略了患者的情绪。

  “在做康复治疗时,康复师常跟我妈普及康复治疗知识,偶尔开玩笑,聊家常。在康复师的指导下,老妈现在很听话,在我们家人的陪同下每天坚持认真地完成小张布置的练习‘作业’。”汪阿姨的女儿笑着说,“小张真的很神,前期用手一摸就知道我妈哪些地方需要训练,还制定了周祥的治疗方案,一个星期后我妈左手就可以动了,恢复可以说一天一个样,没想到她现在自己都会行走了,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看到的汪阿姨精神抖擞,面带微笑,短短半个月的时间,从吞咽呛咳到正常饮食,从卧床到独立行走,康复治疗中,在医护康人员的积极带动下,汪阿姨渐渐恢复了自信。

  康复训练远没有想象得那么简单,必须在经过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以及康复护士等专业人员指导下,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然后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由治疗师按步骤一步一步地进行训练,具体可以精确到每一块肌肉,每一动作的训练。

  及时、持续、正确的康复训练可使患者的神经功能得以恢复,患者只要好好配合治疗,认真开展家庭康复训练,就一定会有好转的!


点击文末链接,进入机构详细介绍、地址、交通路线以及收费情况等信息

浙江明州康复医院


声明:浙里康复养老平台(浙里康养),提供杭州公立康复中心、杭州康复医院、杭州养老院查询服务,分享康复养老干货,本平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为分享知识!如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谢谢!
浙ICP备19013084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