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美好生活越来越向往的今天,对生命的珍爱、对健康的需求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特别是“治未病”和“康复”等两大领域,人们的关注度一直在高位轨道上前行。其中重症患者的早期康复及预后,更是牵动着患者和无数家属的心。
几经犹豫,重症康复治疗使家属重拾信心
60岁的戚女士腹泻后出现四肢活动不利,并且累及呼吸肌群,需呼吸机支持,同时合并昏迷,当地医院诊断为“吉兰巴雷综合征”。在进行了多次血浆置换和丙种球蛋白治疗后,患者又出现气管食管瘘等新情况。
当地医院予气管切开术+气管食管瘘修补术,并予肠造瘘术建立长期肠内营养治疗。但面对患者昏迷、无自主呼吸驱动、术后预后极差等情况,当地医院多次劝家属放弃治疗。
正当家属犹豫不决时,戚女士在治疗一个半月后苏醒了。但她所面临的两大难题也更加明显——呼吸肌无力,无自主呼吸触发,四肢软瘫;气管食管瘘修补术后,长期卧床,反复肺部感染的可能性直线上升。
抱着仅存的一丝希望,家属来到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科门诊咨询叶祥明教授,经专家评估,带着家属积极治疗的意愿,患者于2022年11月16日转入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重症康复病区。
专家会诊,患者感慨“真的好舒服”
专家会诊
患者入院时神志清楚,气管切开状态下,呼吸机辅助支持,空肠造瘘,四肢无自主活动。经过初步诊断,我们发现:除了主要诊断吉兰巴雷综合征外,气管食管瘘是患者康复治疗过程中一大棘手的问题。
入院喉部CT显示,患者气管食管瘘口仍然存在,且患者是“顶着一个大球”(巨大气囊顶着瘘口)导致未漏气的假象。正当我们在研判方案之时,患者出现严重漏气,氧饱和度下降。我们进行了紧急处理,患者氧饱和度明显改善,生命体征稳定。在专科内镜辅助下明确了瘘口的大小及位置,患者隆凸上方气管膜部存在长约5cm的巨大气管食管瘘口。
气管食管瘘是死亡率极高的并发症,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科叶祥明科主任第一时间联系我院头颈甲状腺外科谭卓主任、胸外科陈鹏程主任、呼吸科邵方淳主任及耳鼻喉科、消化科等相关专科会诊,经团队讨论,充分征得家属同意后,患者进行了全喉扩大切除术,气管食管漏修补术,带蒂皮瓣移植术+食管部分切除+食管成形术。
但患者因长期气管食管瘘,局部组织炎症水肿,术后4天患者再次出现少量漏气,幸而呼吸科邵方淳主任再次会诊予置入气管支架,自此患者终于摆脱了气道漏气的死亡风险,戚女士第一次感慨“这样呼吸真的好舒服!”
康复带来转机,“江主任,真的舍不得你们啊”
另一方面,患者重症吉兰巴雷综合征基础疾病加上长期卧床,患者需呼吸机支持,四肢完全无力,如何能恢复自主呼吸能力,促进呼吸肌肌力恢复,最终能脱离呼吸支持,同时逐渐恢复四肢的肌力是我们早期阶段重症康复的重点所在。于是,经过团队的评估,制定个体化康复方案策略,在将近3个月的综合康复训练后,患者终于恢复了自主呼吸功能,在康复过程中,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康复方案、康复强度等的调整。康复4个月后她成功脱离了呼吸机,并且转到普通病房。
期间患者产生过无数次的焦虑和对疾病的恐惧,无数次对生命的悲观和绝望,但医护、治疗师团队及家属的良好配合,给予她最大的支持与信心,戚女士终于攻克身体、心理、精神等多方面的障碍,成功脱离呼吸机,并且能辅助下坐位训练,双上肢肌力明显好转,相信在进一步的康复训练下,患者能不断提高其生活质量。看到患者脱离呼吸机,从病床上辅助下坐起来,江玲芝医疗组长有感而发:“康复的魅力在于Never Give Up,重症康复不仅仅在于脏器功能的康复,心理和精神康复也是我们需要同时治疗的地方。”
努力康复
在治疗过程中,有无数个让人动容的时刻。在每一次想要放弃的时候,经过我们不断的开导鼓励,她总是会说,“谢谢你们,我的命是你们救回来的”;在她脱离呼吸机训练的时候,她会坚强地说,“我的指标怎么样,我还能再坚持一会”;在她得知自己可以考虑转到普通病房时,她说,“我很舍不得你们,感谢你们耐心的付出”;在离开重症康复病房的时候,她泪流满面地说,“真的舍不得你们,江主任,你们一定要经常来看我”。
这是一个漫长的成功的康复治疗过程,综合了团队的协作、专业的重症康复、细致入微的重症护理、永不放弃的信念、患者及家人的理解与支持。祝愿她今后康复顺利,越来越好。
点击文末链接,了解更多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详细介绍与五大病区详情。
浙江省康复中心(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科)望江山院区康复科--脑病康复病区
浙江省康复中心(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科)望江山院区康复科--意识障碍康复病区
浙江省康复中心(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科)朝晖院区康复科--早期康复病区
浙江省康复中心(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科)望江山院区康复科--综合康复病区
浙江省康复中心(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科)望江山院区康复科--重症康复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