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上旬,平静的生活被一场
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
朱先生毫无征兆地发现
自己的右手右脚变得不听使唤。
当他望向镜子,眼前的景象让他心头一紧:
脸歪向了一边,
讲话时嘴巴漏风,
发出的声音陌生又不自然。
重燃希望
紧急送往当地医院后,朱先生得知自己患上了“脑卒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风。在当地医院住院的日子里,朱先生积极配合康复治疗。一个月的坚持,让他看到了一丝希望,右侧肢体的活动度确实有所提高。然而,现实依旧残酷,他仍然无法独立行走,每一次穿衣吃饭,都像是一场艰难的战斗。更让他苦恼的是,在与他人交谈时,他常常突然卡顿,大脑一片空白,想说的话怎么也说不出来,那种尴尬的场面,让他内心充满了挫败。
朱先生的心情变得越来越沮丧,为了寻求更好的治疗,他辗转多家医院,可效果都不尽如人意。就在他四处碰壁的时候,一个消息让他燃起了新的希望 —— 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的综合实力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还配备了先进的仪器设备。门诊求诊后,朱先生来到了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综合康复病区。
重获新生
在这里,他迎来了新的转机。叶祥明教授、周亮病区主任在查房后,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判断,认为朱先生属于皮质下失语,这种情况一般预后较好。针对朱先生的情况,叶主任建议加强实用性命名训练,通过朗读和复述,强化常用语和熟悉语,后期还要注重抄写能力的培养。
在章丽雅言语治疗师的耐心介入和引导下,朱先生的自发言语逐渐增多。一开始,他只能艰难地吐出几个简单的词汇,但在章治疗师的鼓励和指导下,他慢慢地能够流畅地进行简单日常交流,曾经困扰他的命名障碍等问题也逐步得到了解决。
而在肢体活动方面,朱先生刚入院时,右下肢稳定性及耐力均较差,右上肢仅能做小范围的抬举。黄华治疗师为他量身定制了一系列个体化功能训练,包括患肢主被动活动训练、躯干牵伸训练、核心肌力训练、感觉诱发训练、重心转移训练等等。每一项训练都是一场挑战,朱先生咬着牙坚持着。终于,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下,他实现了独立行走的目标。
魏泽容治疗师则专注于强化朱先生的手功能。从最基础的抓握开始,到拾物、对指、捏、搓、拧、解、裁剪等精细任务,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训练。第一次尝试持握竹筷时,朱先生的手颤抖得厉害,用力总不得法,筷子屡次滑落。但经过一次次的指导和姿势调整,慢慢地,朱先生的手越来越灵活,最终实现了自主进食的需求。
脑卒中康复的八大秘诀之一就是持续有强度的重复训练。看似简单平凡的训练,背后却是无数次的坚持和努力。朱先生在出院的时候,眼中满是感激。他感谢家人当初的坚持和不放弃,是家人的陪伴和鼓励,让他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同时,他也很庆幸自己能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进行系统专业的康复训练。在这里,他遇到了专业且有耐心的医护团队,是他们用专业和爱,为他重新点亮了生活的希望。对于每一位脑卒中患者和家属来说,这都是一段艰难的旅程。但请相信,只要不放弃,就会有希望。
专家介绍
周亮
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科室副主任,综合康复病区主任
主要从事脑卒中、颅脑外伤、脊髓损伤等疾病临床康复,擅长脑损伤后认知、语言、情感、精神障碍评估与治疗。兼任中国康复医学会阿尔茨海默病与认知障碍康复专委会委员、脑功能检测与调控康复专委会委员,浙江省康复医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社区康复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汉语失语症的评定与康复治疗,主持省级课题1项、厅局级课题3项,参与国家级、省厅级课题多项。
专家门诊时间:朝晖院区每周五上午
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介绍
浙江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是国内综合医院中建科最早、人才最全、技术力量雄厚,设备仪器先进,社会效益最好的康复医学科之一,综合实力居国内领先水平。同时是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浙江省重点培育专科、浙江省医学(创新)重点学科、浙江省临床重点专科、浙江省中医药(中西医结合)重点学科、浙江省中医药重点专科、院级重中之重学科,是浙江省康复中心、数智化康复装备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中国-芬兰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国际联合实验室、浙江省康复与运动医学研究所、杭州医学院康复学院、杭州医学院康复研究所、浙江省康复医学质量控制中心以及浙江省康复医学会常设办公地点,长三角康复联盟首任主席单位,浙江省康复专科联盟主任委员单位,省内唯一一家国家卫健委康复治疗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国康复医学会国家级综合性培训基地。
科室设8大康复病区(重症康复病区、脑部损伤康复病区、综合康复病区、脑血管意外康复病区、意识障碍康复病区、脊柱脊髓康复病区、神经肿瘤康复病区、越城院区重症康复病区),以及康复治疗部、康复门诊及高压氧中心,床位总数达360张,形成从早期重症康复到回归家庭社会前的全闭链式康复模式。近年来,年门诊量近 30000 人次,出入院 4000 余人次。以神经康复和骨关节康复为主攻发展方向,近年来开始开展神经重症、心肺重症康复,各类疾病的早期康复,并在这些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率先在国内、省内开展了生物反馈技术,神经促通技术,脑机接口康复技术,机器人及柔性外骨架步态训练,失语、失认、失用症的电脑辅助诊断与治疗技术,意识障碍及认知障碍的高级脑功能训练技术,中枢及脊髓损伤的神经调控技术等。在神经损伤修复与再生、运动康复机制、认知言语行为康复机制、意识障碍促醒机制、重症康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人工智能主动康复技术等研究领域获得了大量成果。康复治疗场地环境舒适,设备齐全。拥有世界先进的双下肢康复机器人、经颅磁刺激治疗仪、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仪、基于主动想象的上下肢运动康复系统、肌电生物反馈治疗仪、虚拟情境互动康复训练系统、等速肌力测试训练仪、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多通道持续脑电监测等一系列先进康复仪器,助力患者早日康复。
科室医师医技人员131名,其中主任医师 3 名,副主任医师 15名,副主任技师 5 名,博士学历 28 名,博士后 9 名。